撕开东南亚市场:新加坡篇-东南亚市场论坛-区域市场-外贸集市

撕开东南亚市场:新加坡篇

作为摸爬滚打十余年的外贸人,新加坡绝对是我见过 “性价比最高” 的东南亚跳板。

2025 年中美关税拉锯战下,新加坡不仅承接了大量产业转移,本土消费力也在肉眼可见地攀升。

分享些我的的实战经验,希望能帮助到你。

9276e58f1424b0e134f798167c2d944

 

一、了解新加坡的 “底层优势”,再下手

1.地理位置好、交通便捷

新加坡地处东南亚中心,连接亚洲、欧洲和大洋洲,有利于企业开展国际贸易。

 2.低税率和税收优惠政策 

✔   企业所得税率为17%,全球范围内的税务洼地。

 ✔   居民个人所得税率介于0%至24%之间。

 ✔   研发活动的合格支出可享受100%的税务减免。 

✔   拥有41项投资保证协议和27国自由贸易协定。

 ✔   与88个国家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(DTA)。

 ✔   提供多种政府激励计划。

 因此,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将部分业务迁移到新加坡。

3. 外汇宽松

新加坡汇聚全球银行,账户可自由收支、兑换多种货币,国际贸易结算便捷。

二、选品:新加坡人到底抢什么?

  • 刚需类:别扎堆 T 恤!新加坡人爱穿速干面料(湿热天气),但忌讳大面积红色(与国旗撞色)。速干防晒面料的商务衬衫、透气凉感床品(常年 28℃+ 的天气懂的都懂),我客户的冰丝四件套在 Lazada 每月出单 2000+。

  • 高溢价品类:智能美容仪、有机护肤(尤其防紫外线产品)。新加坡人愿意为科技感买单,某国产射频仪定价 800 新币,居然比国内还畅销。

  • 家居品类:小户型催生 “折叠家具” 热潮,3 层折叠餐桌、磁吸置物架这类设计,比“傻大黑粗”的欧美款好卖 10 倍。

  • 文化红利:普洱老茶、定制茶具。牛车水的茶叶店告诉我,新加坡富豪圈流行 “收藏级茶礼”,去年云南茶厂谈成的订单,单笔利润顶普通货柜 10 倍。

  • 工业品类:优先盯 “替代进口” 市场,比如国产 PLC 工控板,价格是西门子的 1/3,拿下了芹苴工业区 3 家纺织厂订单。

三、避坑一些 “新加坡特色”

  1. 许可证雷区
    食品类必须有 SFA 认证(连咖啡豆都算!),医疗器械要 HSA 审批。我吃过亏 —— 发了批带电子屏的按摩椅,因没做 IMDA 通讯认证,被扣关两周。

  2. 转口操作细节
    货物进保税区别急着动!先让报关行查 HS 编码,确认能改产地。我合作的物流公司在大士港有专用仓库,换箱 + 贴标 + 原产地证一条龙,3 天搞定。

  3. 海关 “潜规则”
    新加坡清关效率高,但抽查时较真。建议投保 “一切险”,我有批家具因木箱熏蒸证明日期差了 2 天,保险公司赔了 30% 损失。

四、线上线下开发

(这里用到的工具分享给大家 uultt.cn/A77012,需要的复制自取,也不多说了,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,分给大家好运,希望客户多多)

       广告要投中文 + 英文双版本,就比如母婴品牌,用 “防 辐射孕妇装 + 新加坡认证” 关键词,ROI 提升 2 倍。

  • 线下:线上WhatsApp海量约,线下活动网友见面。牛车水商圈适合快消品铺货,而乌节路高端商场必须找本地代理商。

  • 本地资源:加入新加坡中华总商会,里面藏着大把隐形渠道。可以通过商会牵线,让智能家居产品进入了淡滨尼新楼盘的精装标配清单。

五、这些坑千万别踩

  • 别用国内思维谈账期!     新加坡客户习惯 OA 60 天,但必须签正式保函,我吃过某家族企业赖账的亏。

  • 商标注册要快!     新加坡知识产权局效率高,但热门品类(如护肤品)抢注严重,之前也有商标被本地公司抢先,多花 8 万新币才赎回的情况。

  • 别忽视 ESG!     新加坡政府补贴绿色产品,我把普通包装换成可降解材料后,拿下了樟宜机场免税店的订单。

 

最后说句掏心话:新加坡不是 “赚快钱” 的市场,但绝对是构建全球贸易网络的黄金支点。新加坡市场就像十年前的中国,充满野蛮生长的机会。与其困在欧美高关税泥潭,不如带着差异化产品杀进来。

记住:主动出击,快半步是先驱,快一步就是先烈,现在正是卡位的黄金期!

关于东盟市场,大家也可以多多讨论(详参)

 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没有回复内容